有杠杆的股票平台 新能源车一旦完蛋,最倒霉的不是电车车主,而是“这几类人”
提到新能源车有杠杆的股票平台,不少人可能会恨得“牙痒”:
因为它们享有了很多政策,而且用车成本还很低,看上去太不公平了。
也正因为如此,许多人盼着它完蛋,油车能重新回到“C位”。
但问题是——“新能源车要是突然完蛋,最先倒霉的会是谁?”
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电车车主,毕竟几十万砸进去,突然不能开了,谁受得了?
但其实,电车车主的影响其实还,毕竟车还是能开的,最多心里有点堵。
真正倒霉的,其实是“这几类人”!
首先,其实是那些特别认可油车的人。
这话听上去似乎很难理解,毕竟油车回到“C位”,受益的不就是这些人吗?
但这么想,只能说还是太天真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原因很简单,一旦新能源车完蛋,油车车企马上就会回归“老样子”。
比如,选配选到你怀疑人生,加价提车坑到你没得商量……
说白了,真以为现在的合资车企愿意降价,搞“一口价”是出于良心吗?
那不过是被新能源车逼得没办法,才不得不“割肉换市场”——但凡有点选择,他们肯定不会这样。
这可不是我瞎说,稍微老一点的车主都懂:
往前10多年里,合资车连明码标价都做不到。
不说别的,但凡热销一点的车型,几乎都要加价销售。
像现在这样动辄几万块的优惠,别做梦了,能平价提车都要高呼“万岁”!
此外,油车市场要是继续做大,为了“节能减碳”,限行限牌政策肯定只会更狠。
那些说着“早晚换回油车”的朋友,可能连上路资格都难保。
毕竟,我国的“碳中和”、“碳达峰”目标摆在这里。
油车变多了,不限行,肯定达不成这些目标。
说到底,别认为新能源车完了,油车车主就能高兴起来。
并不是这样的!
现实的走向是——买车的成本会涨,能跑的路会继续减少,油价更加会水涨船高…
到头来,最“扎心”的,反而是这些“油车信仰者”。
其次,则是几千万,甚至上亿的打工人。
听着或许有些夸张,但事实还真就是这样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在2024年,中国汽车产业的营收规模达到10.65万亿元,正式超越房地产(9.65万亿元),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。
某种程度上看,国内的经济大头,或者说就业的大头,就是靠汽车产业养活。
而一旦新能源车完了,虽然汽车产业还在,但就业无疑会大幅缩水。
原因很简单,外资和我们可不是“一条心”,就算油车重新雄起了,它们也不会把蛋糕都放在国内。
只会像过去那样:
核心岗位、重点岗位放在自己的国家,重要的供应链和利润大头全给自己人。
这么一来,整体的岗位,肯定会相应缩减,继而影响就业。
另一方面,随着新能源车的完蛋,电池、电机、智能驾驶等一系列产业链,也会崩盘。
从动力电池的研发工程师,到充电桩的安装工人,从做电子芯片的技术员,到搞自动驾驶算法的程序员…
有人能幸免吗?几乎不一例外!
说到底,别以为新能源车完了,车还在,饭碗就还在——外国老爷会很良心。
事实上,根本不是这样的!
现实的走向是——核心岗位被外资吃掉,国产供应链一夜回到解放前,失业潮说来就来。
到头来,最扎心的,反而是和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打工人。
最后,就是那些每天开车通勤的上班族。
可能这些人,天天吐槽新能源车,说什么“充电麻烦、续航不够、烧煤发电更污染”。
不管怎么沟通,都觉得油车天下第一。
可真要是新能源车完了,最惨的可能就是这些人。
为啥呢?很简单——油价要疯涨了。
新能源车现在,可是实实在在地分流了不少出行需求:油车销量上不去,油价自然也不敢太放肆。
可要是新能源车完蛋了,油车市场重新坐大,别说“油价破10”,再来一波“成品油税”都不稀奇。
到时候,每个月加油的钱直接翻倍,连上下班都是一种“豪华体验”。
别觉得我在危言耸听。
要知道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一度高于70%——就这么庞大的需求,其他国家想不涨价,是不可能的。
只是因为供需关系还没失衡,它们还没下手。
等你的需求进一步上升,它们肯定会涨价。
别不相信,放眼全球,中国内地的汽油价格,在全球的排名也就在73位。
等哪天这个需求失衡了,直接变成15元/升也不稀奇。
届时,倒霉的,肯定是普通人。
总的来看,新能源车真要完蛋,最先崩溃的,恐怕是那些天天盼它凉的人。
到时候,油价破10,加价提车重现江湖,别说开车了,加油都得掂量着来。
所以问题来了——真盼着新能源车完蛋的人有杠杆的股票平台,究竟图个啥呢?